摩洛哥早奧陶世節肢動物化石研究發現集體行為可能早在4.8億年前就已存在

时间:2025-11-02 13:18:32来源:天水在線作者:貴港市
摩洛哥早奧陶世節肢動物化石研究發現集體行為可能早在4.8億年前就已存在
摩洛哥早奧陶世節肢動物化石研究發現集體行為可能早在4.8億年前就已存在
摩洛哥早奧陶世節肢動物化石研究發現集體行為可能早在4.8億年前就已存在
摩洛哥早奧陶世節肢動物化石研究發現集體行為可能早在4.8億年前就已存在
摩洛哥早奧陶世節肢動物化石研究發現集體行為可能早在4.8億年前就已存在
摩洛哥早奧陶世節肢動物化石研究發現集體行為可能早在4.8億年前就已存在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EurekAlert!:古節肢動物化石被發現呈線狀隊列形態,這或許標誌著一種響應環境的集體行為或季節性生殖遷徙。這一發現意味著堪比現代動物的集體行為可能早在4.8億年前就已存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本周的《科學報告》上。
已知集體社會行為通過自然選擇演化了數百萬年,從現代節肢動物中可以看到無數的例子,比如毛毛蟲、螞蟻或大龍蝦的遷徙鏈。但是,集體行為的起源和早期曆史一直不甚明了。
Jean Vannier及同事描述了來自摩洛哥早奧陶世(大約4.8億年前)的若幹Ampyx priscus的線型群,這些三葉蟲長約16-22毫米,身體前部有一根結實的脊椎,而背部有一對非常長的脊椎。在作者所檢查的每一個三葉蟲化石群中,各三葉蟲均排列成線狀,身體前部均朝向同一個方向,脊椎相互連在一起。作者認為考慮到所見排列模式的規模,這種協調一致的線性和方向性不太可能是被動輸運或水流積聚的結果,而更可能是因為它們在行動的過程中突然死亡,比如在風暴中被水底沉積物迅速掩埋。
作者認為這些三葉蟲可能在集體遷徙,它們沿著海底移動的時候,利用突出的長脊椎相互接觸,保持一種單排隊列。這可能是對風暴造成的環境擾動(通過運動和觸覺感測器檢測)的一種應激反應,三葉蟲受激而向更加安靜、更深的水域遷移。在現代的大龍蝦中可以看到類似的行為。或者,這種運動模式可能是季節性生殖行為引起的,即性成熟個體向產卵地遷徙。已知這些三葉蟲是無視覺的,作者假定它們可能通過脊椎和化學物質產生感覺刺激,從而協調各自的運動。
以上發現表明4.8億年前的一種節肢動物可能已經能利用自身的神經複雜性,形成臨時性的集體行為。
相关内容